智慧水务数字孪生三维立体管理系统,沃思智能

智慧水务管理系统:定义、架构、功能与应用解析

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是借助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(AI)、云计算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对城市或区域内的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、管网运维、水质监测等水务全流程进行 “感知、分析、决策、执行、优化” 的智能化管理平台。其核心目标是解决传统水务 “管理粗放、效率低、能耗高、漏损严重、应急滞后” 等痛点,实现水务运营的精细化、高效化、节能化与可持续化

一、系统核心架构:五层技术体系

智慧水务管理系统遵循 “分层设计、协同联动” 的原则,通常分为五大核心层级,各层级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,构成完整的技术闭环:

层级核心功能关键技术 / 设备举例
1. 感知层(数据采集层)实时采集水务全流程的物理量、状态量数据,是系统的 “眼睛和耳朵”– 传感器:流量计、压力传感器、水质传感器(pH、浊度、余氯)、水位传感器、漏损传感器- 智能仪表:智能水表(户用 / 管网)、智能电表、智能水泵控制器- 视频监控:管网节点摄像头、水厂厂区监控
2. 传输层(数据通道层)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安全、稳定地传输至平台层,是系统的 “神经中枢”无线传输:LoRa、NB-IoT、4G/5G、WiFi- 有线传输:光纤、以太网、RS485/232- 边缘计算网关:实现数据预处理、断点续传
3. 平台层(数据中枢层)对数据进行存储、清洗、分析、建模,是系统的 “大脑核心”– 云计算平台:公有云(阿里云、华为云)、私有云、混合云- 数据库:时序数据库(存储传感器实时数据)、关系型数据库(存储用户 / 设备信息)- 数据中台:统一数据标准、构建数据模型(如漏损分析模型、水质预测模型)
4. 应用层(业务执行层)面向不同水务场景提供具体业务功能,是系统的 “手脚”– 供水管理、排水管理、污水处理、管网运维、应急调度、客户服务、能耗管理等子系统- 可视化大屏、移动端 APP、Web 管理端
5. 标准与安全层(保障层)确保系统合规、数据安全、运行稳定,是系统的 “防护盾”– 标准体系:数据采集标准、接口标准、安全标准(如《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》)- 安全体系:数据加密(传输 / 存储)、访问权限控制、防火墙、入侵检测

二、核心功能:覆盖水务全生命周期

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围绕 “供水 – 输水 – 用水 – 排水 – 污水处理 – 回用” 的水务全流程展开,重点解决以下核心业务需求:

1. 智能监测与感知

  • 全维度数据采集:实时采集管网压力、流量、水位,水厂进出水水质(浊度、余氯、COD、氨氮等),水泵 / 风机的电压、电流、能耗,以及用户用水数据(智能水表)。
  • 异常实时预警:当数据超出预设阈值(如管网压力骤降、水质超标、能耗突增),系统自动触发声光预警、短信 / APP 推送,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理。

2. 管网智能运维与漏损控制

管网漏损是传统水务的核心痛点(我国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超 15%),智慧水务通过以下方式精准控漏:

  • 漏损定位:结合 “压力 / 流量数据分析 + 声学漏损传感器 + GIS 地图”,快速定位漏点(精度可达 10 米内),避免传统 “听漏” 的人力浪费。
  • 管网健康评估:基于管网使用年限、材质、压力波动历史数据,建立管网老化模型,预测管道故障风险,提前制定更换 / 维修计划(如铸铁管优先更换)。
  • DMA 分区管理: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 “独立计量区域(DMA)”,通过对比区域进水流量与用户用水总量,计算分区漏损率,缩小漏损排查范围。

3. 水厂智能调度与节能

  • 生产自动化控制:对水厂的沉淀池、滤池、加药间、泵房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(如根据原水浊度自动调整加药量,根据管网压力自动调节水泵转速)。
  • 能耗优化:通过 AI 算法分析水泵 / 风机的运行工况,优化启停顺序和转速(如 “峰谷电价” 时段调整高能耗设备运行时间),降低水厂能耗(通常可节能 10%-20%)。
  • 水质稳定保障:基于历史水质数据构建预测模型,提前预判水质波动(如雨季原水浊度升高),主动调整处理工艺,避免水质不达标。

4. 排水与污水处理智能化

  • 排水管网监测:通过 “液位传感器 + 视频监控” 实时监测雨水管网、污水管网的水位,预警内涝风险(如暴雨时及时开启排涝泵)。
  • 污水处理过程管控:实时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、曝气池溶解氧(DO)、污泥浓度(MLSS),自动控制曝气强度、污泥回流比,确保出水达标(如 COD≤50mg/L),同时减少药剂和能耗消耗。
  • 污泥处置跟踪:通过 RFID 标签跟踪污泥运输、处置全过程,防止非法倾倒,实现 “污泥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”。

5. 应急响应与可视化决策

  • 可视化大屏:以 GIS 地图为基础,直观展示管网分布、水厂位置、监测点数据、漏点位置、用水热点等信息,支持 “一屏看全水务”。
  • 应急预案自动触发:当发生管网爆管、水质污染、内涝等突发事件时,系统自动匹配预设预案(如爆管后自动关闭上下游阀门、调度应急供水车),并生成最优处置路径(基于 GIS 导航)。
  • 数据追溯与复盘:记录所有事件的处理过程和数据变化,支持事后复盘分析,优化应急预案。

6. 客户服务与用水管理

  • 智能抄表与缴费:通过 NB-IoT 智能水表实现 “远程自动抄表”,避免人工抄表误差;支持 APP / 微信缴费,实时推送水费账单。
  • 用水异常分析:对用户用水数据进行分析,识别 “异常用水”(如家庭水表深夜持续高流量,可能是管道漏水),主动提醒用户排查。
  • 投诉快速响应:用户通过 APP 提交漏水、水压低等投诉后,系统自动分配工单至就近运维人员,实时跟踪处理进度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
三、关键支撑技术

智慧水务的 “智慧性” 核心依赖于以下技术的深度融合:

  1. 物联网(IoT):实现 “物物互联”,是数据采集的基础(如智能水表、水质传感器均通过 IoT 接入系统)。
  2. 大数据分析:处理海量水务数据(如每日千万级的传感器数据、用户用水数据),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(如用水高峰时段、漏损高发区域)。
  3. 人工智能(AI):用于预测与优化,例如:
  • 水质预测 AI 模型:基于历史水质 + 气象数据,预测未来 72 小时水质变化。
  • 水泵节能 AI 模型:通过强化学习,找到水泵最优运行参数,降低能耗。
  1. 地理信息系统(GIS):将管网、水厂、监测点等空间信息可视化,支持 “空间 + 属性” 联合查询(如点击某段管网,查看其材质、使用年限、压力数据)。
  2. 边缘计算:在靠近传感器的 “边缘端”(如网关)进行数据预处理(如过滤异常值、计算平均值),减少传输数据量,降低云端压力,提升实时性。
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已在多个场景落地,覆盖不同用户需求:

应用场景核心需求系统价值
城市供水企业降低漏损率、优化水厂能耗、提升水质稳定性漏损率降低 5%-10%,水厂能耗降低 10%-20%,水质达标率提升至 99.9% 以上
污水处理厂确保出水达标、减少药剂 / 能耗消耗、实现污泥资源化药剂消耗降低 8%-15%,出水达标率 100%,污泥资源化利用率提升 30%
工业园区监控工业废水排放(防止超标)、实现中水回用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%,中水回用率提升 20%-30%,降低新鲜水消耗
市政管理部门预防城市内涝、监控管网整体健康状况、统筹水务资源内涝预警准确率提升 80%,管网故障响应时间缩短 50%,水务资源调度效率提升 40%

五、发展趋势

  1. “AI + 水务” 深度融合:从 “数据监测” 向 “智能决策” 升级,例如 AI 自动生成管网维修计划、AI 优化全域水务资源调度(如将污水处理厂中水优先用于市政绿化)。
  2. “水务 + 能源” 协同管理:结合分布式光伏(如水厂屋顶光伏)、储能技术,实现 “水务生产 + 能源自给” 的绿色模式,降低碳排放量。
  3. 全域水务一体化:打破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的 “数据孤岛”,构建 “源 – 网 – 厂 – 河(湖)” 一体化管理平台,实现从 “取水” 到 “退水” 的全链条管控。
  4. 轻量化与低成本化:针对中小城市、乡镇水务企业,推出 “云原生 + SaaS 化” 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,降低部署成本和运维难度,推动智慧水务下沉。

总之,智慧水务管理系统不仅是技术的集成,更是水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—— 它将传统 “被动维修、经验决策” 转变为 “主动预警、数据决策”,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、水环境污染、水务运营低效等问题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,是建设 “海绵城市”“节水型社会” 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
展开阅读全文
于灯火阑珊处,于暗香离别时,未曾放弃。
上一篇

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平台,沃思智能

下一篇

低空无人机监控管理系统平台,沃思智能

你也可能喜欢

评论已经被关闭。

插入图片
微信 微信
微信
QQ QQ
QQ:514667471
电话 电话
0510-85582019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沃思智能欢迎您!

无锡沃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智能化方案! 报价电话微信:18151712920